華人自在交流網
|
聯絡我們
►東南亞
印尼
馬來西亞
新加坡
泰國
菲律賓
越南
柬埔寨
寮國
汶箂
緬甸
►東亞
台灣地區
中國大陸
日本
韓國
香港地區
澳門地區
►北美洲
美國
加拿大
►南亞
►中南美洲
巴西
►歐洲
►大洋洲
澳大利亞
紐西蘭
新幾內亞
►非洲
►中亞
►南太平洋各國
首頁
> 歷史回顧
查詢歷史上的今天:
地區分類:
請選擇
東南亞
東亞
北美洲
南亞
中南美洲
歐洲
大洋洲
非洲
中亞
南太平洋各國
國家分類:
請選擇
進階查詢:
地區分類:
請選擇
東南亞
東亞
北美洲
南亞
中南美洲
歐洲
大洋洲
非洲
中亞
南太平洋各國
國家分類:
請選擇
類別分類:
請選擇
綜合(總體)要聞
文化藝術(藝文)
影視新聞
體育教育
選擇日期:
年
月
日 關鍵字:
華人大事記
>>台灣地區 >>歷史上的今天
綜合(總體)要聞
西元
民國
歲次
月
日
摘要
1913
2
癸丑
7
6
△任命蔣雁行為江北檢查使。
1913
2
癸丑
7
6
△俄以俄報記者在齊齊哈爾被毆,派兵前往該埠。
1913
2
癸丑
7
6
△北軍三營到上海。
1913
2
癸丑
7
6
△北軍第六師師長李純率部入九江。
1914
3
甲寅
7
6
△教育部公佈直轄專門以上學校職員任務暫行規程十四條,直轄專門以上學校職員任用暫行規程十三條,直轄專門以上學校職員薪俸暫行規程二十條。
1914
3
甲寅
7
6
△直隸省教育會據濮陽灤縣提議決定規復現勸學所,旋經巡按使咨教育部准予試辦。
1914
3
甲寅
7
6
△中英藏在西謨拉之會議停止進行。
1916
5
丙辰
7
6
△黎元洪令改各省督理軍務長官為督軍,民政長官為省長。任命各省督軍省長如次:奉天督軍張作霖,兼署省長;吉林督軍孟恩遠,省長郭宗熙;山東督軍張懷芝,省長孫發緒;河南督軍趙?、省長田文烈;山西督軍閻錫山,省長沈銘昌;江蘇督軍馮國璋,省長齊耀琳;安徽督軍張勳,省長倪嗣冶;江西督軍李純,省長戚揚;福建省督軍李厚基,省長胡瑞霖;浙江督軍呂公望,兼署省長;湖北督軍王占元,省長范守佑;湖南督軍陳宦,兼署省長;陝西督軍陳樹蕃,兼署省長;四川督軍蔡鍔,兼署省長;廣東督軍陸榮廷,省長朱慶瀾;廣西督軍陳炳焜,省長羅佩金;雲南督軍
1916
5
丙辰
7
6
△李烈鈞敗龍濟光部,佔廣東源潭。
1916
5
丙辰
7
6
△派龍濟光督辦兩廣礦務,湯?銘往廣東查辦滇桂軍與粵軍衝突事。
1917
6
丁巳
7
6
△副總統馮國璋通告:就代理大總統職務。
1917
6
丁巳
7
6
△段祺瑞以京師未收復,特在津設立國務院辦公處。
1917
6
丁巳
7
6
△張勳通電謂徐世昌、馮國璋前均贊同復辟,徐州會議各省督軍亦曾決定,並聲明已辭軒統所任之議政大臣。
1917
6
丁巳
7
6
△康有為、梁敦彥等商請日使林權助向段祺瑞調停,被拒。
1917
6
丁巳
7
6
△溥儀命徐世昌以太傅大學士輔政,即日來京。以孫寶琦充督辦稅務大學士。
1918
7
戊午
7
6
△陸榮廷電復梁士詒,商統一,主照舊約法,選新國會。(廣州軍政府改組之旨全在議和,非為護法。)
1918
7
戊午
7
6
△海參崴過激派被全部解除武裝。
1919
8
己未
7
6
△北京政府特任孟恩遠為惠威將軍,免去吉林督軍職務,調任鮑貴卿署吉林督軍,未到任以前,由郭宗熙暫行兼署。特任孫烈臣署黑龍江督軍(張作霖完全統一東三省),吉林師長高士儐等集兵長春謀反抗。
1920
9
庚申
7
6
△張作霖到團河,勸段祺瑞用兵,段要求懲辦吳佩孚。
1920
9
庚申
7
6
△段芝貴率邊防軍向保定出動,準備對吳佩孚作戰。
1920
9
庚申
7
6
△南軍據長沙後,湘西一部尚為北軍馮玉祥據守,近以旅長朱澤黃部潰變,致益陽、沅江失守,馮部遂由常桃退津澧,旋退至鄂境。
1920
9
庚申
7
6
△北京教育部通咨各省區請分設國語統一籌備會。
1921
10
辛酉
7
6
△孫大總統著緝拏楊永泰、李根源。
1921
10
辛酉
7
6
△蘇俄赤塔軍佔領庫倫,擊敗俄舊黨。
1921
10
辛酉
7
6
△北京政府謝絕蘇俄助剿庫倫俄白黨。
1922
11
壬戌
7
6
△孫大總統促北伐各軍速回粵定亂。
1922
11
壬戌
7
6
△北京政府援贛軍總司令蔡成勛電告南方分路進迫。
1922
11
壬戌
7
6
△北京政府令湖北省長劉承恩免職,以湯薌銘繼任。
1922
11
壬戌
7
6
△延吉公民馬文海以有人私結日人開築天圖鐵路,擅自開工,請禁止。
1923
12
癸亥
7
6
△孫大元帥偕蔣中正至韶關,召滇軍各將領商進擊南雄敵軍,及統一財政辦法。
1925
14
乙丑
7
6
△北京公使團議決:自動的辦理滬案直接關係者辦法:(一)懲戒工部局董事;(二)公共租界巡捕房總巡免職;(三)處罰五月三十日下令開槍之捕頭受伏生,即訓令上海領事團通知工部局執行。但工部局當局竟拒絕接受。
1925
14
乙丑
7
6
△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電器處前藉口工人罷工,電力缺乏,通告各大工廠,六日起停給馬達電力,今日實行斷絕馬達用電,工人因此失業者五萬餘人。
1926
15
丙寅
7
6
△國民黨中央臨時全體會議,推選蔣中正為常務委員主席,(張靜江以足疾辭)北伐期間,仍以張靜江代理。
1926
15
丙寅
7
6
△唐生智軍會同國民革命軍第四、第七兩軍,分兩路進兵攻擊葉開鑫。
1926
15
丙寅
7
6
△杜錫珪開首次代閣會議,用攝政名義,任蔡廷幹長外交,張國淦長內務,羅文榦長司法。
1927
16
丁卯
7
6
△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攻克蒙陰。
1927
16
丁卯
7
6
△譚平山組織「農政調查團」,率大批幹部分組出發,轉往九江。
1927
16
丁卯
7
6
△上海總商會通告,海關已接財政部電令,凡由該港出口之中外軍民,非攜有財政部護照,每人所帶現銀不得超過五十元,毫銀不得超過一百元,違者沒收。
1927
16
丁卯
7
6
△布哈林指示中共云:「唯有相信你們自己的力量,不要信賴將領及軍官。組織你們的武裝群眾……馮玉祥已走向反革命集團,我們必須對他宣佈殘酷的鬥爭!」
1928
17
戊辰
7
6
△蔣總司令偕馮玉祥、閻錫山、李宗仁至北平香山碧雲寺國父靈前舉行祭告禮,蔣伏讀祭文,述以前之清共及以後實施建國大綱等八項。
1928
17
戊辰
7
6
△蔣總司令致書段祺瑞,反對反革命勢力活動。
1928
17
戊辰
7
6
△戰地政務委員會結束。
1928
17
戊辰
7
6
△北平政治分會成立,委員閻錫山、白崇禧、劉守中、馬福祥、鹿鍾麟、蔣作賓宣誓就職,馮玉祥表示不就委員,未到。
1928
17
戊辰
7
6
△馮玉祥由河南抵保定,即赴北平參與祭告國父。
1929
18
己巳
7
6
△國民政府下令撤銷協緝馮玉祥案。並禁止各項預徵錢糧。
1929
18
己巳
7
6
△國民政府任朱紹陽為駐芬蘭公使。
1929
18
己巳
7
6
△蔣主席令何鍵攻桂湘軍停止進行。
1929
18
己巳
7
6
△閻錫山暫緩出洋,惟主張短期內召集編遣會議,三個月內將二三集團軍編遣完竣。
1929
18
己巳
7
6
△張學良抵天津。
1929
18
己巳
7
6
△漢口日本水兵?車輾斃車夫水杏林案,由交涉員與日領事簽訂條件,正式解決。
1930
19
庚午
7
6
△國民政府下令改組各市政府,定南京、上海、青島、天津、漢口五市直隸行政院,北平市改隸河北省政府,廣東市改隸廣東省政府。
1930
19
庚午
7
6
△閻錫山軍攻曲阜,曲阜聖裔電閻,請仿耶路撒冷例,劃曲阜聖地於戰線外。
1930
19
庚午
7
6
△討桂軍收復全州,張桂殘部潰敗。
1930
19
庚午
7
6
△共匪侵入景德鎮。
1931
20
辛未
7
6
△國民政府任命趙志游為杭州市長。
1931
20
辛未
7
6
△前敵總司令何應欽將軍令左翼集團軍尾隨匪軍進剿。
1932
21
壬申
7
6
△蔣委員長召開全鄂縣長會議。
1932
21
壬申
7
6
△外交部長羅文榦發表英文談話,謂海關問題,中國無可屈讓。
1932
21
壬申
7
6
△牛蘭案第二次開審,牛仍不招供。
1933
22
癸酉
7
6
△中日大連談判告竣,決定本月十日起開始接收,偽軍收容三分之一,改編為保安隊,北寧路恢復事變前狀態。
1933
22
癸酉
7
6
△劉文龍、盛世才電京,謂新疆二次事變(指殺該省高級官員事)係緊急處置。
1935
24
乙亥
7
6
△長江水勢險象環生,經濟委員會撥十萬元搶險;漢水中游樊城水淹沒城牆。
1936
25
丙子
7
6
△粵、桂五中委員北上,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。
1936
25
丙子
7
6
△粵空軍人員發表通電,反對異動,服從中央,報效黨國。
1937
26
丁丑
7
6
△行政院首次在廬山舉行會議。
1937
26
丁丑
7
6
△川康整軍會議開幕。
1937
26
丁丑
7
6
△日大使川越茂由京赴上海。
1937
26
丁丑
7
6
△寧夏民政廳長李翰園到西蒙額濟納旗,將日本之特務工作人員十餘名,送往酒泉。
1937
26
丁丑
7
6
△行政院會議決議:廈門大學、湖南大學改為國立。
1937
26
丁丑
7
6
△張元濟函大公報,主由法院嚴究上海紗布風潮操縱案。
1938
27
戊寅
7
6
△國民參政會第一次大會在漢口開幕。
1939
28
己卯
7
6
△林主席以蔣委員長領導抗戰,卓著勛勞,特電慰勞。
1939
28
己卯
7
6
△日寇飛機夜襲重慶,被敲落一架。
1939
28
己卯
7
6
△貝加爾湖上空蘇、日空戰。
1941
30
辛巳
7
6
△美駐日大使向日首相近衛轉達羅斯福總統希望日本不參加對俄戰爭。